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 茶具 高4.3厘米、口径14.3厘米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普及推广是在中唐以后。这时期,始有茶字,出现了论茶之书,茶税也开始增设,与周边邻国贸易中亦出现了茶马交易。当时的饮茶器具主要有碗、盏、杯等,碗最为多见。初盛唐的茶碗造型朴拙厚重,中唐出现了敞口、腹壁斜直、玉璧或圈足的茶碗。最优质的茶碗是北方邢窑的白瓷碗和南方越窑的青瓷碗。此碗属邢窑细瓷,碗内壁釉面上留有环形擦痕,硬是长期...
唐 茶具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唐长安城平康坊遗址出土 高4厘米、口径17.4厘米 茶托宽平沿,浅腹,圈足,平面呈五曲花瓣形,边缘微向上卷。其圈足内刻“左策使宅茶库金涂拓子壹拾枚共重玖拾柒两伍钱一”。同出的鎏金饮茶托共7件,其中一件圈足内錾刻“大中十四年八月造成浑金涂茶拓子一枚金银共重拾两捌钱叁分”,另五件刻“左策使宅茶库一”,这些器物形制基本相同,出土于唐长安城平康坊东北...
唐 1956年陕西省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出土 长、宽各53.5厘米 有人认为马球运动源于波斯,后经西域传入中国;也有人认为这种运动是由吐蕃(西藏)传入内地的,传入时间是唐朝初年。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提倡,马球运动首先在宫廷中盛行,后渐波及民间。据记载,唐代宫城中多处设有“毬场”或“毬场亭”。这件“毬场”石志上刻有“含光殿及毬场等,大唐大和辛亥岁乙未月建”字样,说明当时大明宫含光...
酒具 1963年陕西省西安市沙坡村窖藏出土 高7.4厘米、口径6.3厘米 银杯经锤揲成型,圆唇侈口,直壁深腹,腹下部略收,下承外撇高足。纹样则采用堑刻工艺,鱼子地纹,杯腹上部饰一道凸弦纹,下部阴刻一道弦纹,高足中部有“算盘珠”式节。口沿下刻一周缠枝花,两道弦纹之间饰有骑马狩猎图四幅,猎者策马飞驰,姿态各异,或张弓待射,或箭方离弦,被追逐的獐、鹿、豕、狐等动物则神情惊慌,四散逃窜,...
唐 酒具 浙江省宁波市和义路出土 高5.8厘米、口径12厘米 唐人常用碗饮酒。一般说,碗可饮酒,亦可饮茶,凡有酒或茶的标识,即可定其为酒具或茶具。一些长期使用过的茶碗往往留有茶痕或有茶匙搅动后形成的环形擦痕,比较容易识别。这件青瓷碗,形制与中唐敞口浅底碗已有明显差别,其圈足已加高并外撇,腹部较深,应为晚唐饮酒用具。
唐 酒具 1974年浙江省宁波市出土 高22.6厘米、口径10.2厘米 器喇叭形口,长颈,短流,腹部作瓜棱形。 执壶是中晚唐时越窑顺应社会生活需要制作的器型。据唐人记载,它的名称应作“注子”。 汉晋以来,文人作赋、写诗称颂酒德,而尤以唐人为多,于是饮酒成为一种“雅道”,酒具也成为一种雅器。而青瓷制作工艺的进步又为酒具作为雅器提供了条件,即酒注、酒杯大量出现。开元...
唐 酒具 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唐墓出土 长26.4厘米 唐代前期仍以樽盛酒,银樽须配银勺。目前海外所存的两只银勺,柄端均呈鸟头形。唐人小说中曾提到这种勺为鹅项鸭头漂浮于酒上,与现存文物形体相似,可知在酒勺柄端作出禽鸟头部状是当时的流俗。
唐 酒具 1963年陕西省西安市沙坡村窖藏出土 高6.3厘米、口径7厘米 杯为饮器,唐杯式样很多,其中的高足杯专用于饮酒。唐前期还流行小圈足的、单环柄的、多瓣或多棱式的金银杯等专用酒具,器形明显受到中亚饮酒用具的影响。当时还出现了一些仿金银器的环柄瓷杯,亦为酒具,有的杯底还以专用的酒台子相承。酒杯与酒台的关系,类似茶托与茶盏,可见在专用茶具、酒具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唐 茶具 1956年河南省陕县刘家渠出土 高16.7厘米、口径9.6厘米 茶瓶亦称“汤瓶”。这件茶瓶的造型与陕西省西安市唐太和三年(公元829年)王明哲墓所出的“茶社瓶”相同,是沏茶时盛沸水之器。唐中期以后,饮茶方法日益讲究,出现系列专用茶具。茶瓶出现略晚,它说明了“点茶法”的兴起。“点茶法”到唐代晚期十分盛行,已有取代“煎茶法”之势。
唐 (618 - 907年) 明器 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王家坟村11号墓出土 高28.5厘米 此女俑梳球形髻,穿袒胸窄袖衫、朵花长裙,着披帛,双手置胸腹上,安然垂足端坐在束腰墩形坐具上。从背后看,坐具似为籐竹扎制而成。 关于这种墩形坐具,孙机先生在考证唐李寿墓石椁线刻《侍女图》文中有专门的解释。此物叫筌蹄,本属籐制品,供人坐之处的圆面小,接地之处的圆面大,两圆面...
商 商后期 公元前14-前11世纪 温酒或饮酒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37.3厘米、重4.4千克 此铜爵为宽长流,尖尾,伞形顶立柱,深腹卵形底,兽首鋬,三棱形锥尖足,如此厚重并且制作精美的大型铜爵是极为少见的。爵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陶爵,河南省偃师县的二里头又出土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夏代铜爵。到了商代,人们则开始大量铸造铜爵。仅在妇好墓中就...
五代十国 十国 吴越 佛教造像 1958年浙江省金华市万佛塔塔基出土 高53厘米 观音头顶花冠,冠前正中为化佛,头微低,右腿抬起,置于石座之上,左腿自然垂落。右侧石座下置一净瓶。身后圆形背光,外缘上、左、右各饰一火焰。 这类观音造像又被称为水月观音,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以及四川地区的石窟存有大量唐、五代、宋、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造像,其中有壁画、绢本、纸本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